從打壓到認可,LoRa為何能夠實現逆襲
在2017年底,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發布了《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其中對多個頻段的使用增加了應用限制,尤其是針對470-510MHz頻段提出了 “限單頻點使用,不能用于組網應用”的規定在行業內掀起了激烈的反響,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文件一旦得到執行,對于LoRa產業的發展將會是一場致命的打擊。
而就在幾天前,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根據市場實際反饋對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完善和修改,并再次公開征求意見。筆者在“2018第三屆中國LoRa物聯網國際峰會”上針對這個問題與中興克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業以及Semtech副總裁黃旭東進行交流,劉總與黃總均表示,此次新的征求意見稿基本是對上個版本所做的組網限制進行了推翻,事實上,這也更加有利于中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
2018第三屆中國LoRa物聯網國際峰會現場
不可否認的是,去年底的一紙《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便如同一把“達摩斯之劍”一直懸在國內所有LoRa企業的頭上,即便是這樣,LoRa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依舊取得了高速的發展。
Semtech副總裁黃旭東透露,當前,全球已部署了5000萬的LoRa終端節點,而2018年LoRa芯片的出貨量預計有數千萬片,中國市場LoRa芯片出貨量占據全球一半以上,并且在中國,LoRa基站的部署量也達到了數萬個,在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均有城市級的LoRa網絡覆蓋。
當前物聯網的應用規模并不大,上千萬的連接量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成就,LoRa到底有何魅力,能夠被市場廣泛認可呢?
01
更符合應用需求的技術優勢
雖然各項LPWAN技術打的都是“低功耗、廣覆蓋”的招牌,但事實上每種技術的性能都有差異,筆者曾與一些應用企業溝通得悉,就從網絡覆蓋的深度以及實際應用的功耗而言,LoRa技術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是LoRa之所有被市場認可的一個重要條件。
02
靈活的網絡部署更有利于碎片化的應用需求
當前的物聯網是一個To B以及To G的市場,無論是企業應用還是政府的項目,都有一個共同點——高度定制化。這就需要物聯網方案商根據不同的項目提供不同的方案技術,這當然也就需要離散定制的網絡,而LoRa網絡相比于運營商的蜂窩網絡就顯得靈活得多,這也是很多項目青睞LoRa技術的一大原因。在未來,物聯網需要一種類似于“Wi-Fi”連接的網絡,將各種離散化的應用場景進行連接,而LoRa將會承擔這樣的角色。
03
健康的商業模式
一項技術產業想要長久的發展需求健康的商業模式,有利可圖才能讓企業更有動力去推動產業的發展。比如說當前的NB-IoT市場在運營商的強勢介入之下,模組成本已經大為降低,在中國移動最新公布的招標結果中顯示,多家模組企業的中標價格已低到25元以下,事實上,當前的NB-IoT模組應用量并不算大,這種結果想來并不是模組企業所樂意接受的。而相比之,LoRa的綜合成本(網關、模組、運營成本等)并不算高,并且LoRa靈活的特性可以更方便地讓企業能夠基于LoRa連接技術做系統集成,為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這不僅更符合用戶需求,對于LoRa企業而言,也能帶來更多的商業附加價值。
04
越來越多的重量級企業入局,生態更為完善
早幾年,LoRa在國內的玩家主要是一批中小企業,而在最近一兩年中,國內的LoRa市場吸引了中興通訊、騰訊、阿里、中國聯通、鐵塔公司、貴州廣電等重量級玩家加入,這些重量級企業的入局對于推動LoRa產業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與此同時,國內LoRa產業的生態圈也更為完善,以克拉科技為主導力量的中國LoRa應用聯盟(CLAA)其聯盟成員已經增加到了1100多家。
除了LoRa玩家的數量與質量有了大幅提升之外,Semtech在國內也在逐漸授權IP,今年10月份,Semtech在國內向阿里提供首個LoRa IP授權,打開了國內IP授權之路,在本次大會上,筆者發現,已有很多具有實力的公司都在尋求Semtech的IP授權,更多的IP授權有利于LoRa產業更有活力的發展。
在LoRa的推動下,物聯網產業正在逐漸爆發
物聯網產業一直被認為是叫好不叫座,雖然聲音很大,但更多的是在賺吆喝,業績增長并不明顯。但是今年以來,很多較早入局物聯網領域的企業,其物聯網相關業績有了明顯的增長與突破,其中LoRa的貢獻功不可沒。
LoRa在2012年就開始進入國內市場,早期的應用領域主要是表計,Semtech副總裁黃旭東透露,在最近一兩年中,LoRa在非表計領域的應用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包括智能樓宇、智慧城市、路燈、農業等都有很多成功應用的案例。而當前,LoRa在國內每年部署的節點已超過1000萬個,成為了物聯網增長的一個重要支撐力量!